随着现代农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,农药和化学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。然而,这些物质若使用不当或残留超标,可能对人类健康、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。农药残留可能导致慢性中毒、内分泌紊乱甚至致癌风险;工业化学品的不当排放则会污染土壤、水源和空气。因此,建立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,对农药、化学品进行精准分析和监控,成为保障公众健康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。
农药与化学品检测主要涵盖以下三大类项目:
1. 农药残留检测
包括有机磷类(如敌敌畏、乐果)、有机氯类(如DDT、六六六)、氨基甲酸酯类(如克百威)及拟除虫菊酯类(如氯氰菊酯)等常见农药的定量分析,重点关注农产品、食品中的残留量是否超出安全阈值。
2. 化学品污染物检测
涉及重金属(铅、镉、汞、砷)、塑化剂(邻苯二甲酸酯类)、多环芳烃(PAHs)以及工业副产品(如二噁英)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筛查,覆盖加工食品、包装材料、环境样本等多个领域。
3. 新型化学品监控
针对纳米材料、全氟化合物(PFAS)等新兴化学品的检测需求,建立前沿分析方法以评估其环境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效应。
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
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和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(LC-MS)是当前农药残留检测的黄金标准,具备高灵敏度(检出限可达ppb级)和强抗干扰能力,可同时实现数百种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。
光谱检测技术
原子吸收光谱(AAS)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检测,其中ICP-MS的检测精度可达ppt级,适用于痕量元素分析。
快速筛查技术
酶抑制法、免疫层析试纸及拉曼光谱等现场快速检测方法,可在10-30分钟内完成初步筛查,特别适用于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时效性要求高的场景。
国际标准规范
• CAC(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)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(MRLs)
• EU No 396/2005法规明确欧盟成员国统一残留标准
• EPA 8000系列方法规范美国环境污染物检测流程
中国标准体系
• GB 2763-2021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》
• HJ 835-2017《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-质谱法》
• GB/T 23204-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残留检测的LC-MS/MS方法
检测质量控制
依据ISO/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,通过空白对照、加标回收(回收率需达70-120%)、平行样测试等方式保证数据准确性,定期参加国际国内能力验证(PT)项目。
随着高分辨质谱(HRMS)、传感器阵列芯片等技术的发展,检测效率正从单靶标分析向非靶向筛查转变。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,使得复杂谱图解析速度提升3-5倍。同时,全球检测标准逐步趋同化,中国GB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已达85%以上,为跨境贸易提供技术支撑。